当孩子颗乳牙松动时,许多家长就开始为牙齿问题焦虑。儿童牙齿健康直接影响面部发育和恒牙生长,但市面上信息杂乱让人难以抉择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那些医生常被问到的问题。
"反正要换牙"是大的误区。乳牙蛀烂可能伤及牙根,导致恒牙长歪或釉质发育不全。去年接诊的7岁男孩,就因乳牙龋坏引发颌骨感染,后不得不做全麻手术。建议发现黑点就要检查,越早处理越简单。
美国儿科学会建议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就该检查。实际门诊中,多数孩子3岁前就有蛀牙。我们更推荐"1+1"原则:1岁前完成首诊,之后每1年检查1次。早期建立牙科档案的孩子,后续治疗配合度明显更高。
这项技术已有60年历史,北腔医院跟踪数据显示,做过封闭的磨牙患龋率降低76%。佳时机是6-8岁恒磨牙萌出时,12岁前再做第二恒磨牙。整个过程,还能报销部分费用。
地包天、龅牙等问题建议7岁前干预。去年有个5岁患者,用矫治器3个月就纠正了反颌。现在有些隐形矫治器已能用于混合牙列期,但需要医生评估骨骼发育情况。
正规机构使用医用氟化泡沫,单次用量约1mg氟,不及含氟牙膏的1/3。临床要求4岁以下儿童由医生操作,使用托盘时配合吸唾装置。每3-6个月一次即可,高龋风险儿童可缩短周期。
现代短效麻醉药物代谢极快,北京年完成2000余例全麻牙科手术,未发现认知影响。但确实需要严格评估,通常适用于4岁以下多颗牙治疗,或特殊需求儿童。
建议提前进行"牙科体验",很多机构玩具牙椅让孩子熟悉环境。治疗时采用"tell-show-do"原则:先讲解工具,再演示,后操作。对特别抗拒的儿童,可以考虑分次治疗。
多数家长只关注刷牙,其实牙线更重要。乳牙排列较松,60%的蛀牙发生在牙缝。另要注意夜奶后必须漱口,长期奶睡可能造成"奶瓶龋"。建议选择儿童专用含氟牙膏,豌豆大小就够。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。定期检查能省下后续90%的治疗费用,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远离牙痛困扰。如果发现孩子经常塞牙、拒绝冷热食物,建议尽快预约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