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小时候嫌钢牙套丑,长大花三倍钱做隐形矫正"——近社交媒体上这条热评戳中了不少成年人的痛处。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编辑,我见过太多人因为对牙齿矫正存在误解而错过佳治疗时机。今天就用直白的大实话,帮你理清关于矫牙的那些事儿。
很多人以为只有"龅牙"才需要矫正,其实下面这些情况都建议找正畸医生看看:刷牙时总有些地方刷不干净、吃东西经常塞牙、闭着嘴但牙齿自然状态下会露出来、睡觉时习惯用嘴呼吸,或者明明每天认真刷牙还是容易长牙结石。这些细节都在提醒你:牙齿排列可能出问题了。
上周有个28岁的程序员来,他说自己从来不知道后牙反颌会影响脸型。检查发现他单侧咀嚼导致下巴明显歪斜,这种情况越早矫正越好。所以别等牙齿开始""才重视,定期口腔检查真的很重要。
经常被问到"我都30多了还能矫正吗",答案是肯定的!只不过不同年龄段适合的方案确实有区别:
青少年(12-18岁):这个阶段骨骼还在生长,矫正速度快。传统金属托槽虽然不美观,但性价比高,也稳定。很多中学现在流行彩色橡皮圈,反而成了个性装饰。
职场人士(18-35岁):隐形牙套和舌侧矫正受欢迎。特别是需要见客户的,隐形矫正器摘戴方便,完全不影响社交。但要注意,这类矫正器每天必须戴够22小时,自律性差的人可能扣。
中老年人(35岁以上):重点更多放在咬合功能改善上。现在有很多迷你托槽,戴着不显眼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有牙周病要先治疗稳定后才能矫正。
市面上从8000元到8万元的价格差距,主要差在三个方面:矫正器材料、医生技术水平和所在城市消费水平。说句掏心窝的话,别只看价格,要重点考察医生的正畸背景(很多全科牙医也接矫正病例,但正畸医生少需要3年专科培训)。
有个省钱小技巧:金属自锁托槽比传统托槽贵不了多少,但能缩短3-6个月治疗时间,复诊间隔也长,折算下来反而更划算。另外很多机构支持付款,压力会小很多。
周会有点酸胀感是正常的,可以用儿童牙刷减轻不适;随身携带牙线和折叠牙刷,吃完东西马上清洁;隐形牙套不能用热水烫;每月复诊前三天开始吃软食;矫正器脱落要马上医生;重要的是——坚持戴保持器!少两年!很多二次矫正都是因为没好好戴保持器。
后提醒大家,网上那些"7天快速矫正""不拔牙矫正"的别轻信。正规矫正都需要详细检查、取模、制定方案。一口整齐的牙齿值得用心对待,找个靠谱医生好好配合治疗,两三年后你会感谢现在做决定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