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武汉口腔医疗领域,程学晖这个名字常被同行提及。作为武汉瑞博口腔医院的医师,这位毕业于武汉大学口腔的,用20年临床经验诠释了"正畸"的内涵。
2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口腔的程学晖,选择将正畸学作为终身钻研方向。在湖北省正畸委员会担任委员期间,他主导参与了多项青少年错颌畸形早期干预研究。"牙齿矫正不仅是排列牙齿,更是重建咬合功能的过程",这是程医生常对年轻医师强调的观点。
工作台前摆放着的3D口腔扫描仪,记录着程医生接诊的数千例病例。从简单的牙列拥挤到复杂的骨性错颌,他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诊疗体系。每周三的病例讨论会上,年轻医生们总能从他展示的矫正前后对比图中,学到如何平衡美学与功能的治疗思路。
早晨8点的诊室里,程医生正在为7岁的小患者检查乳牙列。"地包天矫正的黄金期是8-10岁",他边调整矫治器边向家长解释。作为湖北地区较早开展MRC肌功能矫治的,他已帮助300余例儿童避免未来正颌手术的风险。
诊室墙上的卡通贴纸透露着程医生的接诊秘诀——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沟通。护士长回忆:"有次为安抚哭闹的小患者,程医生戴着橡胶手套折了个气球小狗"。这种亲和力让他成为家长口中的"会哄孩子的牙医叔叔"。
下午的门诊多是职场人士。程医生正在为某企业高管演示隐形矫治方案,iPad上跳动的三维动画清晰展示着每颗牙齿的轨迹。"38岁做矫正不晚,关键要选对方式",他指着屏幕上0.01毫米级的计划解释道。
在自锁托槽应用方面,程医生改良的"二阶段加力法"使平均治疗周期缩短了23%。他的病例报告显示,近5年接诊的患者中,骨性龅牙矫正满意度达91%,这个数字在正畸领域颇具代表性。
办公桌上摞着的文献透露着程医生的另一面。作为湖北腔医学会设备器械分会委员,他参与评估过17种新型正畸器材的临床应用价值。去年发表在《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》的论文,提出了针对人颌面特征的托槽定位新标准。
每周五的进修时间,程医生会登录正畸联盟的在线课程。"技术迭代太快了",他说着点开新上传的舌侧矫治技术视频。这种持续学习的状态,让他在50岁时仍然保持着行业的诊疗水平。
当被问及从医心得,程医生擦拭着检查器械说:"正畸是门遗憾的艺术,我们要做的是把遗憾降到低。"诊室抽屉里珍藏的患者感谢信,有高考后拆牙套的少女,有婚礼前完成矫正的新娘,这些故事支撑着他20年如一日的临床坚守。
夜幕降临,程医生还在电脑前复核第二天的治疗方案。灯光下,他时而放大CT影像测量牙根间距,时而在模型上模拟牙齿路径。这种近乎苛刻的严谨,或许正是武汉瑞博口腔医院将复杂病例交由他负责的原因。
在牙齿矫正这个需要时间见证疗效的领域,程学晖医生用20年临床沉淀证明:的价值不在于创造奇迹,而在于用可靠的技术,让每个微笑的蜕变都在预期中稳步实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