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总留下血印子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预警信号。作为口腔健康的"隐形"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87%,但真正重视的人却不足。
当菌斑在牙龈线堆积,初期会出现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。若放任不管,细菌会像凿子般侵蚀牙槽骨,牙齿开始松动移位。临床发现,很多患者就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,不仅治疗周期长,也会扣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病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。研究显示,重度牙周炎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常人高25%,糖尿病患者血糖更不易控制。
横着大力刷牙、用牙签剔牙、吸烟、熬夜...这些日常行为都在加速牙周组织损伤。特别要提醒的是,很多人认为"不出血就是健康",其实牙龈退缩后反而不再出血,这往往是病情加重的信号。
建议每年做一次牙周探诊检查,通过测量牙龈与牙齿间的缝隙深度(称牙周袋),3mm以内属于正常,超过4mm就需要干预了。
早期控制:超声波洁治能清除牙龈上方的牙结石,就像给牙齿做深度清洁。配合正确的巴氏刷牙法(牙刷斜45度朝向牙龈),多数情况可逆转。
中期治疗:需进行龈下刮治,去除牙根表面的菌斑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局部麻醉,分2-4次完成。治疗后牙齿可能暂时敏感,属于正常反应。
晚期维护:对于松动的牙齿,可能需要牙周夹板固定或植骨手术。但更重要的是终身的维护治疗,每3-6个月复查一次。
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每天少有效刷牙两次,配合牙线清理牙缝。含氟牙膏可以增强牙釉质抗酸能力,但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。
饮食上多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果蔬,少喝碳酸饮料。有研究表明,每天喝超过500ml碳酸饮料的人群,牙周病发病率是普通人的2.58倍。
记住:牙龈出血不是"上火",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。越早干预,越能保住你的天然牙齿。下次发现刷牙出血时,别急着换牙膏,先预约个牙周检查更明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