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,吃苹果留下血印,口气越来越重……这些看似小问题,可能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作为口腔健康的隐形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90%,但主动就诊的人不足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当牙菌斑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,就会像水泥一样钙化成牙结石。这些"细菌堡垒"不断刺激牙龈,导致红肿出血。如果不及时清理,炎症会向深层蔓延,终牙槽骨——就像树根周围的泥土流失,牙齿就会逐渐松动。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这是早的预警信号
2. 持续性口臭:牙周袋内的细菌会分解产生硫化物
3. 牙齿变长:实际是牙龈萎缩导致的视觉误差
4. 吃东西无力:牙周组织会影响咀嚼功能
5. 牙齿移位:牙槽骨吸收后牙齿失去支撑
邻床的李先生就是典型。三年前体检时医生建议他治疗牙龈炎,他觉得"不痛不痒没关系"。现在45岁的他,下排门牙已经出现明显松动,治疗费用比早期高出6倍。更麻烦的是,研究显示重度牙周炎患者:
- 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5%
- 糖尿病患者血糖更难控制
- 孕妇早产概率提升3倍
对着镜子做个简单检查:
1. 观察牙龈颜色:粉红为健康,暗红提示炎症
2. 用棉签轻压牙龈:是否容易出血
3. 轻摇牙齿:是否有超过1毫米的晃动度
如果出现两项以上异常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检查。
早期(牙龈炎):
- 超声波洁牙去除牙结石
- 学习巴氏刷牙法
中期(牙周炎):
- 龈下刮治术清理牙根面
- 局部用药控制感染
晚期(重度牙周炎):
- 可能需要翻瓣手术
- 松动牙固定术
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洗牙1次,就像给牙齿做"大扫除"。选择软毛牙刷,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。有吸烟习惯的人要特别注意,烟草会加速牙槽骨吸收。记住:牙龈出血不是"上火",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。
如果发现牙龈问题,建议尽早到具备牙周治疗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早期干预治疗周期短、花费少,千万别等到牙齿松动才后悔莫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