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夜被牙痛疼醒,吃饭时突然咬到硬物疼得直冒冷汗——这种经历很多人都有过。牙痛不是病,痛起来真要命。今天我们就来如何科学应对牙痛,以及什么时候必须去看牙医。
牙齿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。常见的是蛀牙,当细菌侵蚀到牙神经时,就会引发剧烈疼痛。牙龈发炎、智齿生长、牙齿隐裂也可能导致疼痛。冷热刺激敏感、夜间疼痛加重都是典型信号,这时候千万别硬扛。
1. 盐水漱口:温水加一小勺食盐,漱口30秒能暂时减轻炎症。每天重复3-4次,简单。
2. 冰敷缓解:用毛巾包裹冰块,敷在疼痛侧脸颊,每次15分钟。注意不要直接冻伤皮肤。
3. 保持口腔清洁:用软毛牙刷轻刷疼痛区域,避免食物残渣加重感染。
4. 暂时避免刺激:停止食用过冷、过热、酸甜或坚硬食物,减少对牙齿的刺激。
5. 正确使用止痛药:布洛芬等非处方药可按说明书短期使用,但不要将药物直接放在牙龈上。
如果出现面部肿胀、发热、持续跳痛或疼痛超过2天,说明可能已经发生感染。孕妇、糖尿病患者或疼痛伴随呼吸困难时更要及时就诊。拖延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扩散,甚需要住院。
针对不同病因,牙医会采取相应措施:蛀牙会进行补牙或根管治疗;牙龈炎需要清洁;阻生智齿可能需拔除。现代牙科治疗已经能做到或微痛,千万别因为害怕耽误治疗。
每天刷牙两次、使用牙线清洁牙缝、每半年洗牙一次,能预防80%的牙病。特别提醒:吸烟、爱喝碳酸饮料、糖尿病患者更要重视口腔检查。儿童从颗牙萌出就该开始定期看牙医。
记住,家庭止痛法只是应急措施,及时找牙医解决问题才是根本。下次牙痛发作时,希望这些建议能帮你渡过难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