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遇到过刷牙时牙龈出血?或者早晨醒来感觉口腔有异味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告信号。作为一种悄无声息的口腔疾病,牙周病初期症状容易被忽略,但若不及时干预,终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今天,我们就来如何识别牙周病、它的危害以及科学的防治方法。
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(牙龈、牙槽骨等)的慢性炎症,主要由牙菌斑中的细菌引发。当口腔清洁不到位时,细菌在牙龈边缘堆积,逐渐形成牙结石,刺激牙龈发炎。早期表现为牙龈红肿、出血(牙龈炎),若继续发展,炎症会向深层扩散,导致牙槽骨吸收(牙周炎),终牙齿失去支撑。
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病进展缓慢,许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。临床数据显示,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,超8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但主动就诊率不足20%。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若牙刷或食物上频繁出现血丝,可能是牙龈炎的表现。 2. 持续性口臭:牙菌斑分解食物残渣会产生硫化物,普通漱口难以消除。 3. 牙龈红肿或退缩:炎症会导致牙龈充血肿大,长期患者可能出现牙龈萎缩、牙根暴露。 4. 牙齿敏感:牙龈退缩后,牙根失去保护,冷热刺激易引发酸痛。 5. 牙齿移位或松动:这是晚期症状,说明牙槽骨已吸收。
若符合上述任一情况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牙周检查,的牙周探诊和X光片能评估病情。
除了口腔清洁不足的基础原因,以下人群风险更高: • 吸烟者:尼古丁会收缩血管,掩盖牙龈出血症状,同时影响组织修复。 • 糖尿病患者:血糖控制不佳者,牙龈更易感染且愈合能力差。 • 孕妇:激素变化可能加重牙龈炎症(妊娠期龈炎)。 • 牙齿排列不齐者:清洁死角多,容易堆积菌斑。
预防阶段: • 使用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颤动刷牙),每日少2次,每次2分钟。 • 牙线清洁牙缝,避免邻面龋和龈乳头炎。 • 每6-12个月洗牙一次,清除牙结石。
治疗阶段: • 轻度牙龈炎:通过洗牙和抛光即可。 • 中度牙周炎:需龈下刮治清除牙根面结石。 • 重度病例:可能需翻瓣手术或骨移植,配合激光辅助治疗。
需特别提醒:网络传的“牙膏治好牙周病”“偏方”等说法缺乏科学依据。牙周病一旦发生组织,必须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误区1: “牙齿不疼就不用管”——疼痛往往出现在晚期,早期干预才能避免不可逆损伤。 误区2: 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——牙缝是因原有结石清除后暴露,绝非洗牙导致。 误区3: “掉牙是年纪大的正常现象”——只要维护得当,牙周健康者老年仍可保留天然牙。
牙周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。研究表明,牙周炎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、阿尔茨海默病等风险。爱护牙齿,就是投资自己的长期健康。如果你已经出现可疑症状,建议尽早到具备牙周专科的医疗机构就诊,别让“小问题”变成“大麻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