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冰激凌突然牙疼、喝热水冷不丁一激灵——八成是龋齿找上门了。很多人发现牙上有黑线时反应都是:"现在补牙还来得及吗?"其实龋齿填充技术早就不是简单的"堵窟窿",选对材料和方式能让你的牙齿多用二十年。
那颗让你隐隐作痛的牙齿,可能三年前只是釉质上的一个小黑点。当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,牙齿就会像被蚁穴蛀空的堤坝——表面看着完好,内里早已千疮百孔。临床数据显示,85%的根管治疗病例都源于早期龋齿未及时处理。
容易被忽视的是邻面龋,也就是牙缝间的蛀牙。等感觉到疼痛时,往往已经伤及牙髓。这也是为什么牙医总提醒:就算不疼,每年也该做次检查。
现在补牙早不是"银汞合金"一统天下的年代了,不同材料各有优劣:
1. 玻璃:适合儿童乳牙,会缓慢释放氟化物防蛀,但耐磨性较差,平均使用周期3-5年
2. 复合树脂:性价比,颜色可调配到与真牙几乎一致,前牙修复。不过后牙大面积缺损可能不够耐用
3. 瓷嵌体:计算机设计,特别适合后牙大范围缺损。虽然价格偏高,但用上十几年很常见
4. 银汞合金:逐渐退出市场,优点是坚固便宜,缺点是颜色突兀且需要磨除更多健康牙体
很多人害怕看牙是因为未知的恐惧。其实现代补牙流程已经相当人性化:
首先会用柑橘味的表面麻醉凝胶,打麻药时基本无感。去腐阶段听着钻头声吓人,其实酸痛感比洗牙还轻。真正花时间的反而是精细修形——医生会像雕刻艺术品般调整咬合面,确保补牙材料与天然牙严丝合缝。
特别要提醒的是,遇到深龋别急着要求当场补完。负的医生会先放保护性垫底材料观察2-4周,确认牙髓活力正常再填充,能避免很多后续问题。
刚补完牙那两小时别急着啃硬糖,树脂材料需要时间完全固化。有些人反映补牙后短期对冷热敏感,这就像伤口结痂时的痒——是牙神经的正常反应,通常1-2周会消失。
要是发现补牙材料脱落,别自己用口香糖临时粘。及时就诊很关键,延误处理可能导致细菌从缝隙二次入侵。定期检查时记得让医生重点查看旧补牙边缘,材料老化通常从这里开始。
"不疼就不用补"是危险的认知误区。等自发痛出现,往往已经需要根管治疗。还有人认为补牙材料越贵越好,实际上前牙区用万元全瓷贴面就属于过度医疗。
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用指甲抠补牙材料"测试牢固度"的患者——再好的材料也经不住这样折腾。正常使用情况下,优质复合树脂维持8-10年完全没问题。
与其纠结补牙材料,不如从源头预防。改良版巴氏刷牙法+牙线使用能预防90%的龋齿。随身带吸管杯的人注意了——频繁小口喝水反而会延长牙齿接触酸性物质的时间。
已经补过牙的更要比别人认真护理。电动牙刷的压力感应功能很实用,能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补牙边缘微渗漏。每年洗牙时顺便做次氟化泡沫护理,相当于给牙齿上防锈涂层。
记住:再好的补牙也不如原装牙齿。下次看见黑线别犹豫,早处理省下的可不止是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