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觉得牙齿问题等到疼了再看医生就行,其实这是个误区。口腔健康直接影响全身健康,预防才是关键。今天就来如何用简单的方法远离蛀牙、牙龈炎等问题,让你省下看牙医的冤枉钱。
大部分人刷牙都犯了这三个错误:一是时间太短,敷衍了事刷个30秒;二是用力过猛,以为越用力越干净;三是只刷牙齿表面。正确的做法是选用软毛牙刷,用巴氏刷牙法(牙刷倾斜45度轻轻震颤)刷满2分钟,别忘了舌苔也要轻刷。
牙刷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剩下40%的牙缝残渣全靠牙线。很多人抱怨用牙线会出血,其实出血说明牙龈已经有炎症了,坚持使用一周后出血情况会改善。实在用不惯传统牙线,可以尝试牙线棒或水牙线。
含酒精的漱口水会口腔菌群平衡,建议选择含氟化物的医用漱口水。特别注意:漱口水不能替代刷牙,佳使用时间是午饭后,晚上刷牙后不建议再用,否则会冲走牙膏中的保护成分。
洗牙不是美容项目,而是基础治疗。牙结石就像糊在牙齿上的水泥,会不断刺激牙龈导致萎缩。很多人洗完牙觉得牙缝变大,其实是原本被牙结石和肿胀牙龈填满的空间了正常。
乳牙蛀坏会影响恒牙发育,3岁起就要用含氟牙膏(黄豆大小)。6-12岁是窝沟封闭佳年龄,尤其刚萌出的恒磨牙。家长要孩子刷牙到7岁,避免"奶瓶龋"要戒掉夜奶习惯。
35岁以上人群80%有牙龈问题,早期只是刷牙出血,放任发展会导致牙齿松动。抽烟、糖尿病患者风险更高。建议每年做一次牙周检查,牙周炎患者需要3个月复查一次。
遇到这些情况立即就医:牙龈持续出血超过3天、牙齿冷热敏感持续加重、口腔溃疡超过2周不愈合、牙龈反复肿包。拖延治疗可能会导致更复杂的治疗和更高的费用。
少喝碳酸饮料(包括无糖的),酸性环境会腐蚀牙釉质。咀嚼苹果、胡萝卜等硬质食物能帮助清洁牙齿。喝完咖啡、茶后及时漱口,但别马上刷牙,等待30分钟让软化牙釉质硬度。
记住,看牙医不该是"牙疼了才去"的救火行为,定期检查的花费远低于治疗费用。养成这些习惯,到80岁也能拥有20颗健康牙齿——这可是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