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拔牙,很多人反应是“疼不疼”“会不会肿成包子脸”。作为口腔治疗中常见的操作之一,拔牙其实没有想象中可怕,但提前了解这些实用信息,能帮你更从容应对。
不是所有坏牙都需要拔除。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医生通常会建议拔牙:智齿反复发炎、阻生齿顶坏邻牙、龋齿无法修补、牙周病导致牙齿松动明显。比如横向生长的智齿,就像一颗“定时炸弹”,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囊肿甚影响咬合。
现在的拔牙技术早已升级。对于普通牙齿,熟练医生3-5分钟就能完成;复杂阻生齿则可能需微创器械分割取出。全程会打麻药,你只会感受到医生在操作,不会有剧痛。不少人拔完后惊讶:“原来比补牙还快!”
民间流传“上午拔牙出血少”,其实更关键的是身体状态。建议选择体温正常、没熬夜的时段,高血压患者需提前控压。避开生理期,女性凝血功能会受影响。如果下午精神饱满,同样可以手术。
咬着棉球时别频繁吐口水,这会影响血凝块形成。24小时内别刷牙漱口,抽烟喝酒更要暂停。有人觉得“吸珍珠奶茶没关系”,结果导致干槽症——这种剧烈疼痛比拔牙本身难受十倍。老实喝两天温凉粥,更快。
黄金24小时用冰袋间歇敷脸,每次15分钟,能有效消肿。48小时后可改热敷促进循环。有个小技巧:把牛奶盒冻成冰块,包毛巾敷脸不会太刺激。千万别直接把冰块贴皮肤上,可能冻伤。
普通伤口7天左右愈合,但牙槽骨完全要3个月。期间如果出现剧烈跳痛、异味分泌物,可能是感染信号。建议备一瓶医师推荐的含漱液,温柔清洁创面。别用牙签戳伤口,那相当于把结痂的伤口又撕开。
有人觉得“少颗大牙不影响吃饭”,长期单侧咀嚼可能导致脸型不对称。邻牙也会慢慢倾斜,导致塞牙、龋齿风险增加。一般建议拔牙后1-3个月考虑修复,种植牙、桥体或义齿各有适用场景。
后提醒,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比追求更重要。医生会评估你的牙根形态、邻近神经血管位置,把风险降到低。做好术前沟通和术后护理,拔牙也可以是个轻松的小坎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