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洁牙,很多人反应是"牙齿看起来挺干净的,没必要洗"。其实这是个误区。牙齿表面即使看起来洁白,牙菌斑和牙结石也可能在悄悄堆积。这些"隐形垃圾"不仅会引发口臭,更是牙龈出血、牙齿松动的罪魁祸首。
洁牙主要清除三种物质:首先是牙菌斑,这是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的生物膜;其次是已经钙化的牙结石,它们像水泥一样牢牢附着在牙齿上;后是色素沉着,比如咖啡渍、茶渍等。这些物质单靠日常刷牙很难清除,需要借助仪器。
很多人都好奇洁牙到底是怎么做的。标准的洁牙流程分为四步:步用超声波洁牙机震碎大块牙结石;第二步用喷砂去除细小牙渍;第三步进行抛光让牙齿表面更光滑;后涂氟强化牙釉质。整个过程约40分钟,操作下几乎不会有明显不适感。
疑问一:洁牙会让牙缝变大吗?其实牙缝本来就存在,只是被牙结石填满。清除结石后才会感觉"牙缝变大",这是牙齿本来面貌的表现。
疑问二:洁牙后牙齿会敏感吗?刚洁完牙可能会有1-2天的短暂敏感,这是正常现象。建议24小时内避免冷热刺激,使用感牙膏能有效缓解。
疑问三:洗牙会伤害牙齿吗?规范操作的洁牙不会损伤牙釉质。正规机构使用的超声波洁牙头工作端是圆钝的,震动频率也经过调试。
一般来说,健康成年人建议每6-12个月洁牙一次。但特殊人群需要调整:吸烟者建议3-6个月一次;正畸患者好每3个月洁牙;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口腔状况增加洁牙频率;孕妇在孕中期可以进行一次洁牙。
查看机构资质,必须要有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;第二观察消毒流程,器械应该一人一用一消毒;第三了解洁牙设备,正规机构多采用进口洁牙机;第四询问医生资质,操作者需要具备执业医师证;第五确认洁牙项目,标准洁牙应包含检查、洁治、抛光、上药四个环节。
洁牙后24小时内要避免饮用深色饮料如咖啡、红酒等;当天不要吃过冷过热的食物;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维持清洁;如果出现持续牙龈出血或明显酸痛,应及时复诊。记住,洁牙只是口腔护理的一个环节,日常的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同样重要。
如果是次洁牙,建议选择工作日上午就诊,这时医生时间相对充裕;洁牙前可以正常饮食,但避免过饱;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全身健康状况;洁牙过程中有任何不适都可以举手示意;洁牙后可以和医生沟通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方案。保持良好的洁牙习惯,才能拥有真正健康的口腔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