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前我做了口腔修复手术,如今回想起来,心情有些复杂。倒不是完全否定手术带来的积极变化,更多是后悔当时自己在选择医生时不够慎重。如果能重来一次,我依然会做这个决定,但一定会花更多时间去筛选合适的医生,而不是仅凭一时冲动就匆忙行动。
手术之后,我陆续认识了一些同样做过口腔修复的朋友,她们中不少人相当理想,得也顺利。对比下来,我的情况似乎属于少数——而这程度上和当初选择的医生有关。所以今天想和大家我的真实经历,希望能给正在考虑口腔修复的人一些参考。
口腔修复虽然是一项成熟的技术,但毕竟属于口腔中比较复杂的手术类型。我刚做完手术一个月时,嘴巴多只能张开三指,即便现在已经过去十年,张口程度依然没有完全正常。不过日常吃饭、说话并不受影响,生活也没太大问题。
过程中,我还遇到过嗅觉暂时失灵的情况,好在后来慢慢了,推测可能是手术中轻微碰到了某些神经。另外,脱发比之前明显,喉咙时常有痰,声音也变得稍微沙哑。但这些“小问题”换来了口腔功能的切实改善——比如之前困扰我多年的口呼吸问题终于解决了。
这十年来,我基本告别了硬质食物。虽然手术中用钛钉做了固定,但被截开过的骨骼区域依然比正常结构脆弱。偶尔甚会听到脸上传出轻微的响声,这也让我始终不敢大意。
明显的长期后遗症是局部的麻木感。术后三个月时,整个下巴几乎完全没有知觉。医生当时解释说,手术中神经被触碰是正常现象,通常三到六个月就能。可十年过去了,我偶尔早上起床仍会觉得下巴有点麻,下唇也时常有紧绷和麻木感。
好在这些症状并不,外人基本看不出来,只是自己会觉得说话或吃饭时稍有不适。时间久了,也就慢慢习惯了。
手术初期,我的皮肤容易长痘,医生说是短期内内分泌失调导致的,随着麻醉药效的代谢,三个月后逐渐好转。由于手术需要大范围剥离组织,我后来面部有些部位出现皮肤粘连,表现为局部不太平整,闭合上下唇时对位也略有偏差。
另外,全麻手术后,我感觉记忆力似乎有些下降——当然这也可能和年龄增长有关,毕竟今年我已经五十岁了。
我当时是40岁做的手术,而现在越来越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开始关注口腔修复。不少家长出于健康考虑,往往不支持子女做这类手术。在我看来,外貌改善固然重要,但健康始终应该是位的。
口腔修复的确能让人在一段时间内焕然一新,但长远来看,伴随而来的某些后遗症也需要自己承担。正所谓“欲戴冠,必承其重”。手术确实让我变得更好看,也改善了一些功能性问题,但如果再做一次,我一定会更认真选医生、更做评估。
如果你正在考虑口腔修复,建议尽量多对比不同医生的方案和经验,不要只看价格或被某一家机构的宣传所吸引。一个靠谱的医生,才能真正帮你降低风险、提高手术。
后想强调,这篇文章仅出自我的个人经历,不代表所有人都会遇到相同情况。每个人的体质、年龄、手术复杂程度不同,结果也会有所差异。希望大家理性看待,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