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可能不是简单的"上火",而是牙周病在作祟。作为口腔健康的隐形,我国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90%,但真正重视的人却不足。
牙周病的发展像一场缓慢的"土石流":先是牙龈边缘泛红肿胀,刷牙时容易出血(牙龈炎阶段);接着牙龈与牙齿间形成3mm以上的"口袋",口臭明显加重;后牙槽骨被侵蚀,牙齿开始松动移位。很多患者直到咬不动食物才就医,此时往往已经失去佳治疗时机。
1. 使用牙线时总带出血丝
2. 晨起口腔黏腻感明显
3. 牙齿突然对冷热异常敏感
这些细节比疼痛更早出现。临床发现,长期吸烟、糖尿病、妊娠期女性以及佩戴矫正器的人群,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。
根据病情程度,治疗方式差异:
• 轻度:洁治+抛光(俗称深度洗牙)
• 中度:龈下刮治配合局部用药
• 重度可能需要翻瓣手术
值得注意的是,规范的牙周治疗需要3-6个月复查维护,单次治疗无法。
误区一:用硬毛牙刷大力刷牙
:会加剧牙龈退缩,建议选用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
误区二:牙龈出血就不敢刷牙
:正确清洁反而能减轻炎症,出血处更应仔细清洁
误区三:漱口水可以替代刷牙
:漱口水仅辅助抑菌,机械清洁不可替代
1. 每年少一次洁牙(吸烟者建议每半年)
2. 学会使用牙缝刷或冲牙器清洁牙缝
3. 控制血糖血压等全身性疾病
4. 缺牙后及时修复,避免邻牙受力不均
新研究显示,良好的牙周健康能使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4%。
当出现持续口臭、牙龈自发流血、牙齿明显松动、牙龈退缩形成"黑三角"时,说明炎症已进入期。及时干预可以保住天然牙,拖延治疗可能导致多颗牙齿连续脱落,后续种植修复费用将增加5-8倍。
牙周病的防治是场持久战,需要医患共同努力。记住:没有健康的牙周组织,再昂贵的修复体也难以长期维持。从今天开始,给牙齿真正的关爱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