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不起眼的小症状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作为口腔健康的"隐形",我国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90%,但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后悔莫及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简单来说,牙周病就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染。就像盖房子的地基被掏空,初期只是牙龈发炎(牙龈炎),放任不管就会发展成牙周炎,导致牙槽骨吸收,后牙齿像树根腐烂的大树一样脱落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新研究发现,牙周病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,增加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甚早产的风险。这可不是吓唬人,中华口腔医学会的临床数据显示,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比常人高2-3倍。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这是早的警告信号
2. 持续性口臭:牙结石和炎症会产生特殊异味
3. 牙龈萎缩:牙齿看起来变长,牙根暴露
4. 牙齿松动:咬硬物时感觉牙齿"漂浮"
5. 牙齿移位:原本整齐的牙齿出现缝隙
特别提醒:吸烟人群要格外注意!尼古丁会掩盖牙龈出血症状,等发现问题时往往已到中晚期。
明确告诉你:不能!网传的盐水漱口、牙膏疗法都治标不治本。就像伤口化脓只贴创可贴一样,不清理感染源只会越来越糟。
正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:
• 基础治疗:超声波洁牙+龈下刮治(深度清洁牙根)
• 手术治疗:针对中晚期患者的骨缺损修复
• 维护期:每3-6个月的护理
早发现的话,90%的患者通过基础治疗就能控制病情。但如果拖到牙齿松动III度,就像倒塌的危房,再好的医生也无力回天。
1. 改良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度震颤,每天少2次,每次3分钟
2. 牙线必不可少:再好的牙刷也清洁不到牙缝,这不是是事实
3. 定期洗牙:建议每6-12个月一次,相当于给口腔做"体检"
后提醒:孕妇、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,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口腔。记住,牙周病治疗不是消费而是投资,现在花几百元洗牙,比将来花几万元种牙划算得多。
如果已经出现上述症状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早治疗,就多保住一颗真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