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,牙龈出血了?吃苹果总留下血印子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细节,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很多人觉得“牙龈红肿出血”只是上火,殊不知这正是牙齿发出的求救信号。如果不及时干预,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——这不是危言耸听,35岁以上人群近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
牙周病是包裹牙齿的牙龈、牙槽骨等组织发生的慢性炎症。就像房子的地基被白蚁侵蚀,初期毫无征兆,等发现时往往已造成不可逆伤害。它分为两个阶段:
1. 牙龈炎:仅牙龈红肿出血,此时及时治疗可完全 2. 牙周炎:炎症扩散到牙槽骨,会导致牙龈萎缩、牙齿移位
• 刷牙时牙刷带血丝 • 牙龈颜色暗红,触碰易出血 • 口腔异味反复出现 • 牙齿看起来“变长”(实际是牙龈萎缩) • 吃东西时牙齿有轻微晃动感
如果符合2条以上,建议尽快预约牙周检查。早期治疗费用可能只需几百元,拖到晚期则需要上万元甚种植牙。
很多人疑惑:“我每天认真刷牙两次,怎么还会得病?”其实,牙刷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牙缝和牙龈沟的菌斑需要牙线+清洁。以下习惯会加速牙周病发展:
在家就能做的简单检查: 1. 对着镜子观察牙龈颜色,健康牙龈呈淡粉色 2. 用干净手指轻压牙龈,无出血无酸痛 3. 咬合时所有牙齿能均匀受力 发现异常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做牙周探诊,测量牙龈与牙齿的分离程度(称为“牙周袋深度”)。
牙周治疗通常需要3-4次清洁,但更重要的是日常维护: • 改用软毛牙刷,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震颤) • 每天少使用一次牙线 • 每半年做一次洁牙和牙周检查 • 控制血糖(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病)
记住:牙周组织一旦就无法完全复原,但科学管理能让疾病停留在可控阶段。
洗牙会让牙缝变大?
这是误区。洗牙只是清除本就存在的牙结石,显得牙缝“变宽”。不清理反而会加速牙槽骨吸收。
治疗会很痛吗?
现在有舒适化治疗方案,包括表面麻醉、镇静等,基本可实现治疗。
年轻人需要担心吗?
近年来20-30岁患者明显增多,与压力大、饮食高糖等因素有关。建议25岁后每年做牙周筛查。
牙齿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伙伴,别等到“老掉牙”才后悔。今天花10分钟检查牙周健康,未来可能省下10万元种植牙费用。现在就从用牙线开始行动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