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照镜子时,是否总不自觉盯着自己不够整齐的牙齿?或是拍照时习惯性抿嘴不敢大笑?在正畸科门诊,这样的困扰我们每天都能听到。今天,就让我们抛开晦涩的术语,像朋友聊天般说说牙齿矫正那些事儿。
很多人觉得矫正牙齿只是为了好看,其实歪斜的牙齿像错位的齿轮,会悄悄带来很多健康隐患。邻牙缝里永远刷不干净的死角、因为咬合不正导致的咀嚼效率低下、甚莫名头痛都可能是牙齿排列问题引起的。上周就有位程序员患者,长期偏头痛查不出原因,矫正后症状竟然消失了。
经常有家长带着7岁的孩子来问:"现在矫正会不会太早?"其实儿童在7-10岁就可以进行次正畸检查,这个阶段能及时发现颌骨发育问题。就像育苗要趁早,早期干预可能让后期矫正事半功倍。不过成年人也不必焦虑,我们接诊过68岁的银发族患者,现在照样能吃核桃。
选择矫正器就像选鞋子,没有好的只有适合的。传统的金属托槽坚固耐用,适合复杂病例;陶瓷托槽相对隐蔽;而隐形牙套确实美观,但对自律性要求较高。上周有个空姐患者,我们就帮她设计了只在夜间佩戴的方案。具体怎么选,需要正畸医生结合你的牙齿情况和生活习惯来定。
"矫正后牙齿会松动"——牙齿本身就有生理性动度,矫正不会导致松动;"矫正必须拔牙"——现在有推磨牙向后等多种方案;"矫正好就能一劳永逸"——保持器佩戴同样重要。记得有个大学生拆了牙套就去毕业旅行,回来复查时牙齿已经有点"故态复萌"。
刚开始戴牙套那几天,建议备些酸奶、布丁等软食;可以在托槽上贴点医用蜡防止磨嘴;随身携带便携冲牙器真的能提升幸福感。重要的是按时复诊,我们见过太多因为耽误复诊导致矫正周期延长的。
牙齿矫正就像给牙齿搬个家,需要的设计和足够的耐心。如果你正在考虑矫正,不妨先来正畸科做个检查,了解自己的牙齿状况。记住,无论什么年龄,拥有健康美观的牙齿永远不晚。